准备一块硬盘,以及一个移动硬盘盒(支持 2.5/3.5 寸的硬盘,以及外接供电)把硬盘分区,并格式化为 ext4 格式,这样性能更好,寿命应该更长(待考证)。
由于 OPi 的 USB 口供电能力有限,所以移动硬盘需要外部供电,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对于想外接移动硬盘的人来说,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:
- 用带电源的 USB 集线器,USB 集线器接上电源,然后连接上 RPi 的 USB 口,移动电源接到 USB 集线器上。如此一来就可以连接多个移动硬盘,比如接两个移动硬盘,其中一个用来做数据备份。
- 使用易驱线,这个只能用一个硬盘,但是不再需要移动硬盘盒。
注:不建议直接用 OPi 为硬盘供电
由于我暂时没有硬盘。所以我用 U 盘进行测试,如果是移动硬盘建议格式化为 ext4,U 盘因为存储空间小建议格式化为 FAT32 这样各种设备都可读取,但由于只支持 4G 以下的文件,所以如果 U 盘只是用来作为 NAS 存储盘建议也格式化为 ext4,由于我 U 盘有其他用途,我就不格式化为 ext4。但建议大家可以弄个专用的移动硬盘,然后格式化为 ext4 格式,这样好折腾。
教程开始
关机,断电,插上 USB 移动硬盘和 U 盘,上电启动。然后登录 SSH,查看磁盘信息, sudo fdisk –l,如果没有问题的话,会显示以下字符
… …
Disk /dev/sda: 62.9 GB, 62914560000 bytes
… …
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
/dev/sda1 2048 122879999 61438976 83 Linux
可以看到,/dev/sda 为 64G U 盘,只有一个分区/dev/sda1
成功识别到硬盘后,可以查询文件系统类型、LABEL、UUID 等信息
sudo blkid
Armbian 应该不支持 exFAT,需要安装 exfat-fuse
sudo apt-get install exfat-fuse -y
再就是设置自动挂载,需要编辑/etc/fstab,先备份
sudo cp /etc/fstab /etc/fstab.orig sudo vim /etc/fstab
在文件最后加上下面几行内容
/dev/sda1 /home/你第一次开机设置的非 root 账户名/nas-data
如果出现中文乱码,需要加参数 utf8=1,保存,最后重启。关于/etc/fstab,可以参考https://wiki.archlinux.org/index.php/Fstab
创建挂载目录
mkdir /home/用户名/nas-data
重启
sudo reboot
重新登录 SSH,查看挂载信息
sudo mount -l
会显示
…… /dev/sda1 on /home/用户名/nas-data type ext4 (……)
表示全部挂载成功
本文参考:http://www.mkitby.com/2015/11/05/raspberry-pi-nas-storage-device/